在現代分析實驗室中,全自動電位滴定儀正逐步取代傳統手工滴定,成為定量化學分析的標配設備。它通過高度集成的自動化系統,將原本繁瑣、依賴經驗的滴定操作轉變為標準化、智能化、可追溯的科學流程,顯著提升了實驗的準確性、效率與安全性。
全自動電位滴定儀在實驗室中的典型工作流程
方法準備
在軟件中選擇或新建滴定方法(如“酸值測定"、“氯離子分析")。
設置關鍵參數:滴定劑類型與濃度、滴定模式(動態/增量)、攪拌速度、終點判斷方式、安全限制等。
電極校準
使用標準溶液對pH電極、離子選擇電極等進行自動校準。
軟件實時顯示校準斜率和相關系數,確保傳感器狀態良好。
樣品加載
將待測樣品放入自動進樣器(AS)的樣品杯中。
輸入樣品編號、重量或體積等信息,建立測試序列。
啟動自動運行
點擊“開始",儀器自動執行以下步驟:
移動至指定樣品位
插入電極并啟動攪拌
按預設程序自動添加滴定劑
實時采集電位/pH/溫度數據
通過算法識別滴定終點
計算結果并記錄
清洗電極和管路
進入下一個樣品……
結果輸出與管理
軟件自動生成包含滴定曲線、數據表、統計信息的報告。
支持導出為PDF、Excel格式,或上傳至LIMS系統。
所有操作日志和原始數據自動歸檔,滿足GLP/GMP合規要求。
全自動電位滴定儀已不再是“高級選項",而是現代實驗室實現標準化、高效化、合規化運行的基礎設施。它不僅簡化了滴定過程,更將實驗室分析從“經驗驅動"轉變為“數據驅動",為科學研究、質量控制和監管合規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