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25-09-09
點擊次數:182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0(FGF10)是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家族中的重要一員,屬于旁分泌FGF亞家族(FGF7亞家族)。與其他一些能進入血液循環的FGFs不同,FGF10主要通過旁分泌方式在局部組織中發揮作用,與其特異性受體FGFR2b結合,從而激活下游一系列復雜的細胞內信號通路,其中最為經典的是RAS/MAPK通路和PI3K/AKT通路。FGF10與FGFR2b的結合具有高度特異性和親和力,這種結合如同“鑰匙與鎖"一般,是啟動所有生物學效應的第一步。一旦信號通路被激活,便會調控靶基因的表達,最終影響細胞的一系列行為,包括增殖、遷移、分化和存活。FGF10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達具有嚴格的時間和空間特異性,其表達模式像一幅精密的藍圖,指導著多種器官和結構的形態發生。值得注意的是,FGF10的功能的有效發揮還依賴于肝素硫酸蛋白聚糖(HSPGs)的存在,這些分子存在于細胞表面和細胞外基質中,它們能夠保護FGF10免于降解,并促進其與受體的結合,從而精細調控信號的強度和范圍??偠灾?,FGF10是一種強大的形態發生素和存活因子,通過精確的局部信號傳導,在生命的最初階段和整個生命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指揮者角色。
FGF10是胚胎發育過程中一個主導性的形態發生素,其功能缺失在動物模型中會導致多種器官的嚴重發育缺陷甚至致死,這凸顯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肢體發育中,FGF10的表達是啟動肢芽形成的關鍵信號。它由側板中胚層細胞產生,誘導其上方的外胚層細胞形成頂外胚層嵴(AER),而AER又會反饋分泌FGF8等信號分子,維持中胚層中FGF10的表達,這種正反饋循環驅動了肢芽的向外生長和沿著近遠軸(從肩膀到指尖)的模式形成。若FGF10信號失靈,將導致肢體缺失(無肢)或嚴重縮短。在肺部發育中,FGF10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它由肺間質細胞表達,作為 chemoattractant(化學吸引物),引導源自前腸內胚層的上皮細胞芽定向分支,形成支氣管樹狀結構。這一過程被稱為“分支形態發生",是肺臟形成其巨大氣體交換表面積的基礎。FGF10敲除的小鼠肺部發育會停滯在初始萌芽階段,無法形成正常的氣管分支。此外,FGF10在頜面部發育(如調控腭板和唾液腺的形態發生)、牙齒發育(調控釉結和牙根形成)、眼睛發育(參與眼瞼閉合)、耳朵發育以及心臟發育(參與心外膜和冠狀動脈的發育)等多個關鍵過程中都發揮著核心的指導作用??梢哉f,沒有FGF10精確的時空表達和信號傳導,多個器官系統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將無法建立。
盡管FGF10在胚胎期最為活躍,但它在成年機體的組織穩態、損傷修復和再生過程中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成年組織中,FGF10的表達水平通常較低,但在組織損傷后,其表達會迅速上調,啟動修復程序。例如,在皮膚傷口愈合過程中,FGF10由真皮成纖維細胞產生,能夠強烈促進角質形成細胞的遷移和增殖,從而加速上皮再生和傷口閉合,并減少疤痕形成,因此它被視為一個潛在的促再生、抗纖維化的治療分子。在肺部,FGF10在維持肺泡上皮細胞穩態和應對損傷方面起作用。在急性肺損傷或肺炎模型中,外源性給予FGF10能夠通過促進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增殖和分化來增強肺的修復能力,減輕炎癥和纖維化。然而,FGF10信號的失常也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FGF10功能的喪失性突變已被證實是導致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APECED(自身免疫性多內分泌病-念珠菌病-外胚層營養不良)綜合征的一部分表型,以及某些形式的先天性缺牙、LADD綜合征(表現為淚腺和唾液腺發育異常)的病因。另一方面,FGF10信號的異常激活也可能促進疾病發生。有研究表明,FGF10在多種癌癥,如乳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中呈現過表達。它通過其促生存和促增殖效應,為腫瘤細胞提供生長優勢,并可能參與腫瘤血管生成、侵襲和轉移的過程,因此FGF10/FGFR2b信號軸已成為癌癥治療中的一個潛在靶點。
基于FGF10,強大的促細胞增殖、遷移、分化和組織再生的能力,它已成為再生醫學領域一個具吸引力的候選治療分子。研究人員正在積極探索將其應用于修復和再生因疾病、創傷或衰老而受損的組織。在皮膚再生領域,重組人FGF10已被開發為外用藥物(如替非普星),用于治療深度燒傷、糖尿病足潰瘍等難愈性創面,通過直接刺激上皮化過程來加速愈合,改善愈合質量。在肺部疾病治療方面,臨床前研究顯示出巨大的潛力。FGF10蛋白或其基因治療在肺氣腫、肺纖維化、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動物模型中均表現出保護作用,能夠促進肺泡再生、抑制異常炎癥和膠原沉積,改善肺功能。這為目前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肺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在唾液腺再生方面,對于因頭頸部放療而導致唾液腺功能喪失的患者(常出現嚴重口干癥),通過導管灌注FGF10蛋白來激活殘留的祖細胞、促進唾液腺組織的再生和功能恢復,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治療方向。此外,FGF10在角膜損傷修復、神經保護(如脊髓損傷后)以及毛囊再生等方面的治療潛力也在被廣泛研究。然而,將FGF10推向臨床應用也面臨挑戰,主要包括其蛋白質藥物的穩定性、遞送方式、給藥劑量以及長期安全性問題(尤其是其潛在的促瘤風險需要被嚴格評估)。未來的研究將集中于開發更優化的遞送系統(如緩釋水凝膠、納米顆粒)和探索更精準的調控策略(如小分子激動劑),以提高其治療效益并最小化副作用。
盡管我們對FGF10的理解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其復雜的生物學特性仍帶來諸多研究挑戰和未來機遇。首要挑戰在于信號通路的精確調控。FGF10的信號輸出并非一成不變,其最終效應受到發育階段、細胞類型、微環境以及與其他信號通路(如Sonic Hedgehog, BMP, Wnt)相互作用的精細調控。如何在不同病理狀態下精確地“微調"而非簡單地“開啟"或“關閉"這一通路,是將其安全應用于臨床的關鍵。其次,轉化應用的障礙亟待解決。重組FGF10蛋白的半衰期短、穩定性差,需要開發高效的靶向遞送系統將其持續運送到特定組織部位,同時避免全身性暴露。探索FGF10基因治療、工程化細胞療法或開發能夠模擬其功能的小分子激動劑,是克服這些障礙的可能途徑。未來的研究方向將更加注重機制研究的深度,例如利用單細胞測序和空間轉錄組學技術,在更高分辨率上繪制FGF10在不同組織和疾病狀態下的細胞靶點和信號網絡;同時,跨學科合作將推動創新療法的誕生,材料科學家、生物工程師和臨床醫生需要共同設計基于FGF10的智能生物材料(如支架、水凝膠),用于組織工程和器官再生。此外,大型動物模型研究和嚴謹的臨床試驗對于驗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隨著這些挑戰被逐步攻克,FGF10有望從一個重要的基礎生物學分子,蛻變為真正能夠修復人類組織、治療重大疾病的再生醫學利器,為再生醫學領域開啟新的篇章。

杭州斯達特 志在為全球生命科學行業提供優質的抗體、蛋白、試劑盒等產品及研發服務。依托多個開發平臺:重組兔單抗、重組鼠單抗、快速鼠單抗、重組蛋白開發平臺(E.coli,CHO,HEK293,InsectCells),已正式通過歐盟98/79/EC認證、ISO9001認證、ISO13485。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0(FGF10):從發育生物學到再生醫學的關鍵調控因子